回顾安徽省流脑防控二十年
安徽省流脑疫苗免疫策略发展历程
安徽省曾是流脑高发地区,流行菌株以 A 群流脑为主。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使用 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以来,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自 2003 年安徽省首次发现 C 群流脑疫情后,流脑发病上升,流行菌株由 A 群变迁为 C 群。
2007 年,将 MPSV-A和MPSV-AC纳入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由于 MPSV-A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抵御C 群流脑的感染,而 MPSV-AC 又不能用于≤ 2 岁儿童。
2010年安徽省率先将罗益AC结合疫苗(MPCV-AC)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用于2岁以下儿童流脑预防接种。
免疫策略调整前后10年儿童流脑发病变化
近20年来,安徽省 0 ~ 2 岁儿童流脑发病经历了2004-2008 年高发阶段、2009-2012 年下降阶段、2013-2022 年的低发阶段;安徽省在2010年使用MPCV-AC基础免疫后,0~2岁儿童流脑发病数显著降低。
流脑免疫策略调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础免疫调整前后0~2岁儿童发病率下降:以 2010 年为界,比较调整前的 2004-2009年和调整后的 2010-2022 年 0 ~ 2 岁儿童流脑年平均发病率变化情况,2010-2022年流脑年平均发病率较2004-2009年出现明显下降,基础免疫策略调整前后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出现明显下降。
基础免疫调整前后优势致病菌群的变化:流脑基础免疫策略调整前,0-2岁病例检出致病血清群为 C 群和 A 群,调整后检出致病血清群均为 B 群。基础免疫调整前后发病率的下降和优势致病菌群的变化,显示安徽省的流脑基础免疫程序调整符合流脑控制的需求。
罗益AC结合疫苗用于安徽省基础免疫的预防效果得到了十年以上的真实世界验证。通过在2岁以下儿童的常规接种2剂罗益AC结合疫苗,安徽省成功建立了流脑免疫屏障,显著降低了流脑发病率。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AC结合疫苗,罗益AC结合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持久,是抗击流脑的经典之选,是最适合中国宝宝的流脑结合疫苗。
参考文献:
1. 王斌冰,毛雷婧,罗献伟,等. 2004-2019年安徽省0~2岁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2):1613-1618.
2. Shao Zhujun,Li Wei,Ren Ju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erogroup C clone from Anhui province, China.[J] .Lancet, 2006, 367: 419-23.
3. 刘丹青,王建军,王斌冰等.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群分布特征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03):240-244.
4. 罗献伟.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06):20-23.